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双创”热土,杨浦如何让人才与产业并进而齐发?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时间:2023-08-30 19:50:57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上海的最核心资源、最宝贵资源和战略资源。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入核心功能建设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把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任务交给上海,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以打造“海聚英才”人才品牌为契机,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园区,持续发掘人才、用好人才。

如何让上海的人才有归属感、成就感?如何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的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即日起,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人民网上海频道共同推出“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系列报道”,为您讲述科创园区的引才、用才故事。

上海哪个城区最具有创新创业的氛围?杨浦,当之无愧是其中一员。

作为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这里拥有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三个百年”的历史文脉和深厚底蕴。多年来,杨浦成功实现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飞跃。

各类科技园区便是“创新杨浦”里重要的角色。

探索:一条合适的创业孵化路径

“近20年来,复旦科技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复旦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建设之路,作为‘海聚英才基地’正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为科创种子成长提供沃土。”

在复旦科技园总经理荆勇看来,复旦科技园紧密依托复旦大学,有效利用学校在科技、人才、教育和文化等方面资源,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等工作,成为将大学原创力和科研力向社会和市场延伸的载体。

复旦科技园

作为2001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的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复旦科技园采用“一校一园、多方共建”模式建设,确立了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孵化为重点的运行机制,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校内部门各有侧重、功能互补,共同构成了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体系。

“园区内科技型企业占比70%。截至2022年底,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2家,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8家,杨浦区科技/双创小巨人企业20家,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4家。”荆勇介绍,目前园区内,软件和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教育等五个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作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重要阵地,复旦科技园依托复旦大学一流的学科建设和充沛的人才资源,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持续探索服务高校创新、服务区域发展的多种路径。

复旦科技园

荆勇介绍,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知识与技术溢出上。园区联合复旦大学共建复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构建了从源头梳理、到供需对接、再到产业深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推动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建设,促进复旦大学与企业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可持续的科技合作。

“复旦科技园一直在探索技术转化的路径,致力于将高校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与商业价值。”荆勇表示,希望更多的投资人能关注到复旦的科技成果,为优秀科创项目插上金融的翅膀,从而在经济市场上自由翱翔。

“为了推动科技创业孵化,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园区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了涵盖载体服务、创业培育、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市场拓展、人才发展、团队建设八个模块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荆勇表示,园区布局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全链条孵化载体。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复翼互联众创空间”致力于打造全要素、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

“在园区创业孵化体系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对接了工商注册、科创政策、财务、人力、法律等资源,解决了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类问题。”黛芮日化是一家互联网科普美妆平台的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优选护肤方案。创始人赵国庆拥有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MBA学位,通过校友引荐入驻复旦科技园孵化。

此外,紧扣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和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园区探索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到产业并购的全投资链布局。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创业者,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课程。

积聚:建立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体系

上海环保科技园是 2010 年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共同投资规划组建的专业孵化器,2010 年被上海市科委授予“上海市科技产业化基地”称号。2015 年正式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

上海环保科技园

其所在的湾谷园区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科技部国家级创业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等大型功能平台。

上海至再汇智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投资的上海至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致力于整合全球范围内已有科研信息和人才资源,构建全球整合型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创造的解决方案,为机构提供数据和分析支持的专业公司。

该公司创始人马晓毅带着项目在选择落地区域时,上海环保科技园就积极与他取得联系,向他详细介绍了杨浦区和环保科技园对海归人才创业的扶持政策,获得了一众团队成员的认可。最终,上海至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落户杨浦。

“从最初的办公室租赁,企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的扶持。”马晓毅说,园区还鼓励企业参与“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杨浦创业之星大赛”等比赛,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相关支持。

上海环保科技园依托上海杨浦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经验及服务体系,通过在企业服务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万家企业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巩固、强大数字化服务系统的不断升级,孵化团队具备专业的孵化技能。并于2015年评选为国家级孵化器,多年的发展,环保科技园实现了上海区域内多区域多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园区服务不断向精细化迈进。

在打造基地的软硬件的同时,环保科技园也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方面的不断进行探索。

杨浦区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基地,一直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为特色。环保科技园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在杨浦的落地发展。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开展国际化合作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贯彻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经过几年的努力,园区在形态开发、基础建设和功能拓展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创新创业平台日益完善,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对引进优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也愈加成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正在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重点领域突破,希望未来在产业支撑、品牌塑造、自主创新上取得有效突破,推动国际化合作,促进海外人才引进在园区内的集聚。(图片均由采访对象供图)

【结语】

“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坚持着力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才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甘当人才服务的“店小二”,让人才从细微处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软实力”始终贯穿在上海人才产业链打造的全过程之中,不断提升着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海聚揽英才,卓越筑高地。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