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连小孩都骗?双胞胎小姐妹揭露“冒充明星”诈骗招数
来源:鲁商     时间:2023-06-23 08:14:31
视频加载中...

小朋友不掌握“财政大权”不需要防骗?


【资料图】

孩子拿手机只是随便玩玩?

当家长们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时

有没有关注过孩子的需求?

虽然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

但是当我们忽略监管时

骗子正在趁虚而入……

近期,我市多名中小学生因网络游戏、网上追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主要诈骗手法请务必了解——

01

冒充明星类诈骗

诈骗手段: 诈骗分子在各类社交平台注册冒充某影视“明星”私人社交账号吸引“粉丝”关注,随后诈骗分子利用青少年追星的心理,在“签名照”“明星周边”等物品的诱导下,多次引导青少年转账,在发现“粉丝”没有钱后,果断拉黑删除。

预防方法: 家长避免把微信、支付宝密码等重要的信息告知青少年,注意引导青少年理智消费,合理追星,加强使用手机社交软件支付工具等方面的监督与教育。

02

买卖游戏账户类诈骗

诈骗手段: 诈骗分子通过游戏群、短视频平台,以“送游戏装备”“免费送皮肤”等词语吸引青少年眼球,诱导青少年添加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添加后诈骗分子会发送一个二维码,当青少年扫描二维码后,诈骗分子会告知因其是未成年人,违规操作导致账户被冻结,如果未解冻将面临起诉,青少年出于害怕的心理,会按照诈骗分子一步步的要求将家长手机里的钱转走。

预防方法: 青少年在买卖“游戏账户”“游戏皮肤”请认准官方游戏交易平台,家长不要将银行卡、支付宝等密码透露给孩子,谨防上当受骗。

滨州公安提醒

家长、学校要监管好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尤其是使用家长手机情况。要谨防诈骗分子使用网络恐吓、网络诱导等手段教唆孩子使用支付功能;唆使孩子使用远程同屏,操控扫码支付。要杜绝使用刷脸、指纹等快捷支付方式,防止因防范不到位被骗上当。要做到不让孩子知晓支付平台密码,不绑定信用卡、大额储蓄卡,减小被骗风险。

素材来源丨市反诈中心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