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万源萼贝花永开
来源:达州日报网     时间:2023-05-23 10:04:24

“萼贝,有川贝之王的美誉……”在电影《周永开》中,周老革命手捧一颗珍贵萼贝,满怀深情地说。

这个特殊的镜头,展现了周永开深厚的为民情怀,更是他那份萼贝情结的生动诠释。


(相关资料图)

“这萼贝啊,不但是颗致富的种子,还是周老革命留给我们的精神种子,项家坪的子子孙孙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5月6日,在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村委活动室,村党支部书记龚代礼正在给当地干部群众讲党课。

这天立夏,万物至此皆长,村民们种的萼贝花开正盛……

生生不息

项家坪地处花萼山南麓,因盛产贝母、天麻等野生名贵中药材,又被称为“药山”。

1991年,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的岗位离休后,毅然来到项家坪村守山护林。为了解决当地村民“靠山吃山”的问题,周永开决定带领村民种植萼贝等中药材增收致富。

贝母最早记载于《诗经》,入药最早记载于《万物》。萼贝因产于万源花萼山地区而得名,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在清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有民谣“川贝甲天下,萼贝冠全川”。

对于萼贝这个“金疙瘩”,乡亲们不是没想过,可它一直在山上野生野长,人工移栽种植从来没有成活过。当地党委、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组织进行萼贝人工培植技术攻关,但一直未能突破。

村集体合作社种植的萼贝长势正旺。 (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供图)

周永开到项家坪后,得知花萼山上有个叫李秀全的村民,把寻到的野生萼贝移到一处种植,成活了一大片。周永开于是拄着拐杖爬上山去“取经”。磨破了嘴皮子,李秀全才最终答应卖给周永开两株萼贝苗。周永开赶紧又附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连土带苗一起买。

回到家,周永开在房前找了一块空地,小心翼翼地将萼贝苗栽下去。半年多过去了,两株萼贝苗居然奇迹般地开出了两朵黄绿色的花骨朵,村民们扶老携幼争相来看,继而奔走互告。

周永开意识到,萼贝在山下种植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在土壤。他小心翼翼刨开土,植株根上没有泥,全是草叶烂后的腐殖物。

探寻到了萼贝移植的关键,周永开立即跑到了北京和成都,把中国农科院和省上农科院的专家请到花萼山来帮忙。专家们把花萼山的气候、土壤、环境等仔细研究了一番,最终找到了萼贝种植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一颗野生萼贝可卖到120元。周永开试种萼贝成功后,家家户户开始种植这个植物中的“金丝雀”。

传承创新

“要帮村民把萼贝发展成挂帅的中药材。”当年周永开在项家坪村的一句话,在项能鹏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2014年除夕,项能鹏的邻居被开水烫伤了腿,因为居住地偏远,没有去医院,而是将家中存储的萼贝捣烂,外敷在烫伤处,结果第二天水泡就消了,几天后伤口就好了。这件事极大震撼了项能鹏,虽然萼贝面临着种植技术难度大、出苗率低、产业难以做大的桎梏,但它的药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必能造福于世人。

项能鹏的父亲项尔华也一直在家发展萼贝,以此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多年的实践经历告诉他,儿子选的这条路并不好走。但倔强的项能鹏毅然辞掉在外的工作,回家说服母亲,再跟父亲促膝长谈,找问题、查原因。父亲见他这般执着,拗不过他,只好把自己的萼贝基地作为项能鹏的“试验田”。

“野生萼贝资源有限,现有种植手段难以形成产业,必须突破人工繁育这一难关。”项能鹏前往达州市农科院、达州市林业科技推广站、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大学等科研院所拜访中药材专家,并聘请专家在父亲野生驯化的萼贝基础上开展“基原鉴定、化学成分分析、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等研究工作。

2018年10月,萼贝被繁育成功。2019年,开始制种、育苗。千年萼贝,在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祖祖辈辈种植萼贝的梦想都没有实现,我们在周老革命的带领下种上了萼贝,今后的日子不会再穷了。”项家坪村村民项尔胜说,如今村上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把老百姓集中起来,以集体入股的形式专门种植萼贝等中药材,参股的200多户村民每年至少能分到3万元的红利。

为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在万源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项能鹏通过技术成果融资,与上市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携手合作,成立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共同打造万源市中药材全产业链。公司在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村,建立萼贝基地300余亩、自动化育苗大棚1.5万平方米、种源繁育基地50余亩、规范化商品种植基地200余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川贝母基地之一,预计到2025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

5月8日,由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萼贝基原鉴定专家论证会在万源市举行。通过实地鉴别及专家论证后确认:“萼贝”的原植物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

“有了这个‘身份证’,萼贝就是中药材家族中的正式成员了!”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产业科贺雪峰说,萼贝进行基原认证前,属于地区性特色资源,只能作为特殊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其作为中药材的身份和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成功认定萼贝基原为太白贝母,为萼贝进入中药材市场拿到了“通行证”,对保护萼贝种质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达州市政府已将萼贝纳入达州道地中药材进行产业化系统研发,进行“秦巴药库”区域品牌建设,培育其成为地方标志性的品种和产品。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 王永明

来源: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